-
学科前沿
化学化工学院应用技术创新研究三年规划 为落实6月5日学校“推进应用技术开发研究专题会议”精神,加强应用性技术和课题研究,提升化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制定化学化工学院应用技术创新研究三年规划。 一、工作思路 科研工作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应用性研究为重点,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难点问题坚持自主创新与合作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掌握一批核心应用技术,拥有一批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提升科研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二、全面启动“自主创新性应用研究”工程 紧密结合临沂市和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对应用技术的需求,同时瞄准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的共性问题,选定我院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科研力量的2-3个研究领域,开展实用技术研究,找到生长点,组织力量开展长期研究。 基于我院科研队伍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和承担课题等情况,确定以下4个领域为重点研究领域: 1、农业面源污染前置库研究 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3、中药分离与分析。 4、能源化学。 争取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取得有创新、有发明、有专利的实用技术成果,创造人民群众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实用技术。 三、成立研究机构 根据我院目前研究人员和队伍、承担课题等具体情况,组建“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能源化学”和“化工企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个研究室,分别由冯尚彩教授、徐宝峰教授和吕庆淮教授担任负责人,并分别与山东绿茵药业有限公司、临沂大洋石化公司、史丹利公司、红日集团等开展合作研究,在相关企业建立教授工作室,在校内建立合作单位专家工作室。 四、重点研究项目 1、沂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前置库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 2、老年性痴呆病的药物筛选及质量标准。 3、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质量标准。 4、中药提取物的综合应用。 5、甲醇、甲醇转化及甲醇汽油化学化工工艺与技术的小试、中试与实验工程项目研究。 6、甲醇、甲醇转化及甲醇汽油化学化工工艺与技术研究。 7、化肥、化工企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四、工作目标 三年内争取省级以上课题6-9项,1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9-15项,争取获得发明专利2-3项,省科技进步奖1-2项。年度计划如下: 1、2011年,争取省级课题2-3项,1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3-5项。 2、2012年,发明专利2-3项。争取省级课题2-3项,1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3-5项。 3、2013年,申报省科技进步奖1-2项,争取科技部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争取省级课题2-3项,1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3-5项。 五、工作措施 (一)进行应用性研究方向调研 应用性研究方向的确定既要立足临沂、又不局限于临沂。扎扎实实开展应用性研究需求调研,与地方政府、省市行业主管部门、市县骨干企业建立广泛联系,密切关注相关专业领域的社会需求和技术前沿,注重从政府与企业界把握需求,分析研究地方政府、学科专业对口行业主管厅局、企业发布的招标项目,找准切入点。 (二)在全校跨学科、跨学院整合研究资源,与史丹利公司、红日集团等组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中心。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力争取得一批社会反响大、公众关注度高的应用性科技创新成果,提升学院在区域社会发展中的科技贡献率。 (三)在全院迅速形成重视应用性研究的氛围和导向 学院课题与经费主管要把精力放在学科方向的确定上,把科研创新定位在做行业中的哪一件事、在哪方面做成品牌上,做好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引导青年博士教师注重研究方向与应用性产品技术开发相结合,努力成为某一方面的技术专家。引导部分学科专业的教学人员必须从事相关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产生一批技术专利和产品成果;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开展应用性项目研究,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革新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在应用性研究和课程建设方面的合作 一方面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实习,了解生产一线实际,支持有项目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建立“教授工作室”;另一方面,把更多的地方专家请进来,在校内建立地方专聘教授工作室,以此为平台深化校地合作、寻找发展机遇,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彰显特色优势。
化学化工学院 2011-9-10 |